切换到宽版
银行
道具中心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协会首页
新闻中心
协会介绍
会员服务
资料下载
政策法规
联系我们
会员社区
帖子
文章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DX
题库ABC
操作证
天津市无线电协会-会员社区
>
DX通信与竞赛
>
短波无线电传播常识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0683
阅读
3
回复
短波无线电传播常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BH3CEF
UID:88
注册时间
2013-06-08
最后登录
2024-09-12
在线时间
38小时
发帖
20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铜币
1280287
威望
47
贡献值
0
银元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论坛版主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3-28
a0+q^*\d\R
$P#x>#+[A
a6gPJF[Jo
h-|IZ}F7
2014 WPX SSB CONTEST即将拉开帷幕,很多ham都想亲临“战场”,一探究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
对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及各业余波段的特点等等先做些“调查研究”,
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比赛的前夕,我为前去体验短波通信的ham们发表此篇文章,大体上普及一些短波无线电的常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8qcM8
一、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z]SEPYq:
xAl8e
无线电波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离开发射天线后,是经过不同的传播路径到达接收点的。人们根据这些各具特点的传播方式,把无线电波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
~-[!>1!%
U?d I
1)地波,这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
nW*cqM%+
zy%0;%
2)天波,也即电离层波。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存在着“电离层”。无线电波进入电离层时其方向会发生改变,出现“折射”。因为电离层折射效应的积累,电波的入射方向会连续改变,最终会“拐”回地面,电离层如同一面镜子会反射无线电波。我们把这种经电离层反射而折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
pKpB
UmvnVmnv
3)空间波,由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点的电波,被称为直射波。有一部分电波是通过地面或其他障碍物反射到达接收点的,被称为反射波。直射波和反射波合称为空间波。
/qJC p![X
SSCs96
4)散射波,当大气层或电离层出现不均匀团块时,无线电波有可能被这些不均匀媒质向四面八方反射,使一部分能量到达接收点,这就是散射波。
#t;]s<
ll1N`ke
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运用最多的是“天波”传播方式,这是短波远距离通信向必要条件。空间波和散射波的运用多见于超高频通信,而地波传播“般只用于低波段和近距离通信。
=|``d-
n.qT7d(
二、电离层与天波传播
Dn@ZS _f
{]cr.y]\
1.电离层概况
4F9!3[}qF
w;{Q)_A
在业余无线电中,短波波段的远距离通信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短波段信号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天波,所以我们必需对电离层有所了解。
9-V'U\}L
';Q8x?BS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底层部分是“对流层”,其高度在极区约为九公里,在赤道约为十六公里。在这里,气温除局部外总是随高度上升而下降。人们常见的电闪雷鸣、阴晴雨雪都发生在对流层,但这些气象现象一般只对直射波传播有影响。
^>F[aT
G[JWG
在离地面约10到50公里的大气层是“同温层”。它对电波传播基本上没有影响。
k\qFWFR
.>#O'Z&q9
离地面约50到400公里高空的空气很少流动。在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下,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即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
=4'V}p
M)!"R [V
离地面50~90公里的称作口层。D层白天存在,晚上消失。D层的密度最小,对电波不易反射。当电波穿过口层时,频率较低的被吸收得较多。
c-5AI{%bl6
qjh k#\y
90公里~140公里的是E层。通常情况下E层的密度也较小,只有对中波可以反射。在一些特定条件下,E层有可能反射高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盛夏或是隆冬,E层对电波的反射现象总是有规律地出现,你可以清楚地接收到远距离小功率电台发射的信号,而且可以发现可听别的范围是在有规律地变化。所以,爱好者们对这种不稳定的E层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在进行观测研究。
/V{UTMSz
mj ?Gc
高空200~300公里的是F1层,300~400公里是F2层。夏季以及部分春秋季的白天,F1层和F2层同时存在,且F2层的密度最大。到了夜晚,F1和F2合并成一个F2层,高度上升。F2层对电波的反射能力最强,它的存在是短波能够进行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条件。
y2#"\5dC
iNfAn&
2.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_htdj
PVH Or^
人们发现,当电波以一定的入射角到达电离层时,它也会象光学中的反射那样以相同的角度离开电离层。显然,电离层越高或电波进入电离层时与电离层的夹角越小,电波从发射点经电离层反射到达地面的跨越距离越大。这就是利用天波可以进行远程通信的根本原出。而且,电波返回地面时又可能被大地反射而再次进入电离层,形成电离层的第二次、第三次反射
(_!I2"Q*
由于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作用,这就使本来是直线传撇的电波有可能到达地球的背面或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电波经电离层一次反射称为“单跳”。
*l4[`7|
zwU[!i)
单跳的跨越距离取决于电离层的高度。
I |c!:4
c_S~{a44Ud
电波进入电离层的入射角度。电波进入电离层的入射角度取决于天线的结构和天线离地面的高度,而电离层的高度则与时间和季节有关。单跳距离的估算可以参照图.
m<)`@6a/
|U;O HS
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作用和电波的频率以及电离层本身的密度有关,电波的频率越低越容易被反射:长波、中波、短波可以被反射,超短波、微波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穿透电离层而不返回地面。电离层的密度越大对电波的反射作用越强:F2层的电子密度最大,它对电波的反射作用最大;凌晨时分电离层密度最小。只有低频卓的电波还有可能被反射。其余都穿透出去了。
pDYJLh-C
EPH n"YK
电离层对无线电波有吸收作用,当电波进入电离层后,电离层内的自由电子受到电波的作用产生运动,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并消耗能量。这个能量是电波供给的,也即电波通过电离层时要消耗能量,这种现象称为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电离层对电波吸收作用的大小上要决定于电子密度和无线电波的频率,工作频个越低、电离层密度越大,吸收作用也就越大。所以从昼夜来说.白天比夜问吸收大;从季节来说.夏季比冬季吸收大。
@8>bp#x/1
Bm,Vu 1]t
由于电离层高度及密度的变化,由于电波在被反射过程中极化方向会发生旋转,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有或快或慢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称之为“衰落现象”。
DO*
e ><0crb
三、太阳黑子的影响
akNqSZwj
GS=E6
太阳黑子(Sunspot)的
活动
对电离层密度有着密切关系。黑子多的时候电离层密度大·因而短波的高频段要好用些;在黑子活动少的时候低频段好用些。当太阳黑于突然爆发时,会引起电离层的骚动,使短波通信中断。
LEeA ,Y
{| hg3R~A
太阳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它以11年为一个周期,活动最利害的年份称太阳黑子高峰年,下一个高峰是在1989,1990年,最平静的时期是在其后的五年即1994~1996年。现在,正处于黑子活动的低谷时期。
Ha|}Oj
nIr`T^c9c
四、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
1KrJS(.
|hw.nY]J
1.160米波段(1.8~2.0 MHz)
?T_MP"
%cg| KB"l
这是一个属于中波(MF)波段的业余频段。应该记往,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前辈们就是从这些低频段开始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这个波段的电波以地波传播为主。
m7y[Y
P`{$7ST'Hh
一般来说,地波传播的最大距离只有250公里,所以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一般年份,这个频段只能用于本地、附近地区间的通信。但大量实践证明。在冬季黎明前一、两个小时内,在太阳落山前的一小时内,它有可能传播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520!JhZY
ye=4<b_
所以,国际上在每年的一、二月份都要为160米波段专门组织
比赛
,让热衷于这个波段通信的爱好得以大显身手。
M;Pry3J
yU&